三月下旬,爸爸得到公事上得到提攜,被指派到大城市返工,於是我哋一家離開海邊古老嘅佐津市,搬到鄰縣首府嘅盛屋市。 喺駛往新地方嘅火車窗外,望見盛開而落、只剩低無數椏枝嘅櫻花樹,感覺就好似我一樣,所有嘢都要重新開始。 「佢係今年由佐津市內中學轉嚟嘅新同學,請各位同佢好好相處。」早會時班主任喺講台上將我介紹俾班上嘅同學,「你就坐嗰邊嘅空位。」 「請各位多多指教。」我向面前嘅所有人稍稍鞠躬後,行到自己座位坐低,準備上堂。 上完第一節課,一部分好奇心重嘅同學開始過嚟問我初中嘅事、點解會轉校、有咩喜好等;當刻,我感到人生新嘅一章應該唔會太差。 可惜,當所有同學都知道我呢個轉校生嘅一切背景,加上呢間學校係大學附屬中學嘅高校,即係幾乎所有同學喺初中時已經熟絡、有自己嘅圈子時,就開始減少對我嘅興趣。 我唔係無試過融入佢哋嘅圈子,只不過喺大城市出世嘅佢哋,鍾意喺商店街吃喝玩樂,而喺舊城市長大嘅我,對做工藝品比較有興趣,結果我只能安靜跟住佢哋,間中陪佢哋笑笑。 過咗一排,佢哋無再約我,而我亦唔係一個喺某方面特別突出嘅學生,所以除咗禮拜上嘅對話,就再無更多嘅交流。 除咗結城老師。 入學後第一個禮拜,學校為咗協助轉校生融入校園,將我分派到佢嘅輔導班下。每逢星期二同星期五放學後非值日嘅日子,都要到輔導室同佢講下學校及生活等呢啲話題。每次結城老師聽完只會點頭,或者喺我話語中深入問一啲問題,作為佢下次輔導嘅方向。 校內嘅霸凌問題因為各人都以升學為目標,所以並唔嚴重;另外從小戶外活動較多嘅我,長得算高大同強壯,再加上輔導老師無形嘅保護,第一學期嘅校園生活平平無奇但亦無任何壞事發生。 ※ 「暑假有咩計劃?」七月下旬,假期前最後一個星期五,結城老師問我。 「我……我未有計劃。」 「我知你對傳統手工藝有興趣,雖然學校未有呢啲社團,但類似嘅都唔少,點解唔參加?」 「我對社團活動無興趣。」 「有無特別鍾意邊門手工藝?」 腦內立刻湧起中三時觀賞過嘅展品,但我無回答佢。 「未有頭緒?」結城老師托起頭講,「雖然盛屋市係一個現代化嘅大都會,但都有一啲舊街老店。我呢度有啲資料,暑假得閒不如去逛逛?」佢將一啲小冊子同打咗圓圈嘅市內地圖放喺書檯上,推到我面前。 我拎起睇睇,的確係我會有興趣去嘅地方,有幾個更加已經吸引咗我眼球,盤算緊幾時同點樣去。 「見到你好似有興趣,作為輔導老師嘅我能夠幫到你,真係鬆一口氣。」喺我集中精神...
假如今天要自殺,你會選擇用甚麼方法?
自殺的方法琳琅滿目,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而成功率高的方法說易不易,說難不難。一枝筆,一盆水,足夠你把看起來堅強的生命結束;相反,有時一輛載著數噸貨物的十八輪貨車以高速撞過來,你才知道生命不是你所想的脆弱。
所以,要怎樣死也是一門學問。
有看過《完全自殺手冊》的讀者,相信不用再看此文,因為我也是參考該書而寫出的。
話在前頭,我並非想鼓勵別人去自殺,只是自己心情低落而想到寫這些東西。
畢竟,自殺在精神病學等同心搏停頓。
話入正題,自殺前,你有否想過用那種方法呢?
根據香港賽馬會的防止自殺中心所指,二零零二時最受歡迎的自殺方法是跳樓,佔了四十三點三百分比。其實在往年,跳樓是半數自殺者所採用的自殺方法。這個不難明白,香港地少,房屋多是高樓大廈,舊式房宇更加是開放式,只要跨過那大約一米多的圍欄,便可以傲翔天際,繼而與世長辭。可是,近年公屋居屋都採用了密封式設計,加上屋內的窗花,能跳下去的地方相信除了晾衣服的露台外,沒有甚麼地方可以能讓人穿過身體,融入廣闊的空間去。雖然如此,跳樓依然是一個佔盡地利的自殺方法,比起外國那些平房,即使從屋頂跳下去也可能只是擦破手腳來得痛快來得好。
剛才已說過,跳樓能在香港自殺界獨當一面,原因香港有太多太多高樓大廈。你根本不用準備甚麼便可以輕輕鬆鬆表現你在空中獨有而優美的舞姿。想要轟動,多準備一個小鐵鎚,跑上你喜歡而著名的高樓大廈高層,敲破其中一扇窗,從那裡跳下去便行。其實,在香港跳樓方便之餘,完成率亦高。香港貴為混凝土森林,無處不硬,不論你身體何處撞上去,只要有足夠高度,沒有理由不造成致命的傷害。
除了地利這優點外,不為人知的是原來跳樓死是不會痛的。根據《完全自殺手冊》內的跳樓生還者所說,跳下去是舒服的,著地是一點痛楚也沒有。原因雖然不明,但能推測到的。個人推測,感到舒服是因為體內的多巴胺做的好事。多巴胺(dopamine)是體內自然生產的神經傳遞素,是一種能給予人體快感的荷爾蒙。當你跳了下去,飛翔天際時,腦袋為了獎勵你這「正確的選擇」,分泌出多巴胺,使你有如在空中吸著可卡因一樣,身子漸漸的輕,輕得像飄在空氣中一樣。沒有痛楚的原因,個人推測會是,著地的一剎,痛神經的死亡比痛楚的傳遞還要快,沒有了傳送的管道,自然不會感到痛楚。當然,我並不是一個科學家,甚至醫生,真真假假有待讀者自己去研究,再告訴本人。
跳樓在香港自殺界的一哥,相信短期內無人能動搖,但後起之秀也不能忽視。根據香港賽馬會的防止自殺中心所指,燒炭從一九九八時只有三巴仙自殺採用,但到了二零零三年,四名自殺者內有一個便是燒炭死。燒炭能夠冒起,相信死得舒服是其中一個原因。燒炭之所以致死,是因為在燒炭過程內,空氣沒有足夠的氧分子和碳分子結合成為二氧化碳,只能結合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比氧氣更能與紅血球結合,造成慢性缺氧。吸入了一定的份量,你便開始感到目眩、頭痛、虛脫、疲癆、判斷力降低。之後,開始感到乏力,噁心;最後喪失意識,安靜地死去。死時的痛楚絕對是低!另一個選擇燒炭的原因,可能是想死得漂亮。血液內的紅血球和一氧化碳結合後,會形成粉紅色,所以當你死後被發現時,你將會是另一位穿上櫻花花瓣編成的毛衣的屍體。
可是,要燒炭成功也不是容易的。炭,雖然是容易入手,但要找一個密封的空間並不是易事。當然,你若然有私家車的話,只要買一條三至四米與排氣口闊度相同的橡皮管駁進車廂內,關好窗,以膠布密封,開著引擎,然後聽著音樂,慢慢死去。沒有車,那只能選一個好時間,把自己的房間密封,點起炭,等候天使的接待。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令空氣中的氧分子消耗,往往需要一段長時間。聰明的你一定知道,在這段時間內,被發現的機會不會是低的,尤其燒炭時所產生的濃煙及氣溫,更令人容易發現。你只好在這時間內祈求自己的密封工作做得好,及無人經過你所在的房間,否則自殺未遂的後遺症只會令你更加痛苦。
要死得漂亮便用燒炭,要死後留名的話,吊頸是不錯的選擇。宏觀所有的鬼故事,吊頸死佔了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屋子內的鬼故事,還是在郊外的鬼故事。吊頸的確不枉被「美譽」為「自殺之王」,準備不多,有繩子,足夠的高度(頸只要離地大約三十厘米)便行;所需時間亦不多,十數分鐘已經夠你魂歸天國。至於痛苦,便要視乎你怎樣的吊。
吊頸的死因有兩種,一種是繩子勒著了氣管,窒息而死;另一種是繩子壓著頸動脈和椎骨動脈,腦部突然缺氧而死。前者因為要經過氣管被堵而窒息和抽搐後才失去知覺,痛苦程度可以令你打消自殺的念頭;後者因為腦部忽然停止供血,知覺一下子便失去了,痛苦自然是零。因此,想要無痛吊死,吊頸時脖子要以斜上方被吊起,使頭部與脖子形成的角度堵死了頸椎動脈,那麼腦部的供血便會停止,知覺亦會一剎那失去,繼而無痛吊死。
想要更轟動的嗎?日本有人用鋼絲圈套在頸上,然後一躍進河,結果不用想也知他立刻身首異處,登時為當地寫上一篇新的鬼故事;也有人把車子鋼索栓在樹上,另一端捆成圈套在頸上,然後猛踩油門,結果又是另一宗身首異處的自殺案。
自殺的方法琳琅滿目,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而成功率高的方法說易不易,說難不難。一枝筆,一盆水,足夠你把看起來堅強的生命結束;相反,有時一輛載著數噸貨物的十八輪貨車以高速撞過來,你才知道生命不是你所想的脆弱。
所以,要怎樣死也是一門學問。
有看過《完全自殺手冊》的讀者,相信不用再看此文,因為我也是參考該書而寫出的。
話在前頭,我並非想鼓勵別人去自殺,只是自己心情低落而想到寫這些東西。
畢竟,自殺在精神病學等同心搏停頓。
話入正題,自殺前,你有否想過用那種方法呢?
根據香港賽馬會的防止自殺中心所指,二零零二時最受歡迎的自殺方法是跳樓,佔了四十三點三百分比。其實在往年,跳樓是半數自殺者所採用的自殺方法。這個不難明白,香港地少,房屋多是高樓大廈,舊式房宇更加是開放式,只要跨過那大約一米多的圍欄,便可以傲翔天際,繼而與世長辭。可是,近年公屋居屋都採用了密封式設計,加上屋內的窗花,能跳下去的地方相信除了晾衣服的露台外,沒有甚麼地方可以能讓人穿過身體,融入廣闊的空間去。雖然如此,跳樓依然是一個佔盡地利的自殺方法,比起外國那些平房,即使從屋頂跳下去也可能只是擦破手腳來得痛快來得好。
剛才已說過,跳樓能在香港自殺界獨當一面,原因香港有太多太多高樓大廈。你根本不用準備甚麼便可以輕輕鬆鬆表現你在空中獨有而優美的舞姿。想要轟動,多準備一個小鐵鎚,跑上你喜歡而著名的高樓大廈高層,敲破其中一扇窗,從那裡跳下去便行。其實,在香港跳樓方便之餘,完成率亦高。香港貴為混凝土森林,無處不硬,不論你身體何處撞上去,只要有足夠高度,沒有理由不造成致命的傷害。
除了地利這優點外,不為人知的是原來跳樓死是不會痛的。根據《完全自殺手冊》內的跳樓生還者所說,跳下去是舒服的,著地是一點痛楚也沒有。原因雖然不明,但能推測到的。個人推測,感到舒服是因為體內的多巴胺做的好事。多巴胺(dopamine)是體內自然生產的神經傳遞素,是一種能給予人體快感的荷爾蒙。當你跳了下去,飛翔天際時,腦袋為了獎勵你這「正確的選擇」,分泌出多巴胺,使你有如在空中吸著可卡因一樣,身子漸漸的輕,輕得像飄在空氣中一樣。沒有痛楚的原因,個人推測會是,著地的一剎,痛神經的死亡比痛楚的傳遞還要快,沒有了傳送的管道,自然不會感到痛楚。當然,我並不是一個科學家,甚至醫生,真真假假有待讀者自己去研究,再告訴本人。
跳樓在香港自殺界的一哥,相信短期內無人能動搖,但後起之秀也不能忽視。根據香港賽馬會的防止自殺中心所指,燒炭從一九九八時只有三巴仙自殺採用,但到了二零零三年,四名自殺者內有一個便是燒炭死。燒炭能夠冒起,相信死得舒服是其中一個原因。燒炭之所以致死,是因為在燒炭過程內,空氣沒有足夠的氧分子和碳分子結合成為二氧化碳,只能結合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比氧氣更能與紅血球結合,造成慢性缺氧。吸入了一定的份量,你便開始感到目眩、頭痛、虛脫、疲癆、判斷力降低。之後,開始感到乏力,噁心;最後喪失意識,安靜地死去。死時的痛楚絕對是低!另一個選擇燒炭的原因,可能是想死得漂亮。血液內的紅血球和一氧化碳結合後,會形成粉紅色,所以當你死後被發現時,你將會是另一位穿上櫻花花瓣編成的毛衣的屍體。
可是,要燒炭成功也不是容易的。炭,雖然是容易入手,但要找一個密封的空間並不是易事。當然,你若然有私家車的話,只要買一條三至四米與排氣口闊度相同的橡皮管駁進車廂內,關好窗,以膠布密封,開著引擎,然後聽著音樂,慢慢死去。沒有車,那只能選一個好時間,把自己的房間密封,點起炭,等候天使的接待。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令空氣中的氧分子消耗,往往需要一段長時間。聰明的你一定知道,在這段時間內,被發現的機會不會是低的,尤其燒炭時所產生的濃煙及氣溫,更令人容易發現。你只好在這時間內祈求自己的密封工作做得好,及無人經過你所在的房間,否則自殺未遂的後遺症只會令你更加痛苦。
要死得漂亮便用燒炭,要死後留名的話,吊頸是不錯的選擇。宏觀所有的鬼故事,吊頸死佔了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屋子內的鬼故事,還是在郊外的鬼故事。吊頸的確不枉被「美譽」為「自殺之王」,準備不多,有繩子,足夠的高度(頸只要離地大約三十厘米)便行;所需時間亦不多,十數分鐘已經夠你魂歸天國。至於痛苦,便要視乎你怎樣的吊。
吊頸的死因有兩種,一種是繩子勒著了氣管,窒息而死;另一種是繩子壓著頸動脈和椎骨動脈,腦部突然缺氧而死。前者因為要經過氣管被堵而窒息和抽搐後才失去知覺,痛苦程度可以令你打消自殺的念頭;後者因為腦部忽然停止供血,知覺一下子便失去了,痛苦自然是零。因此,想要無痛吊死,吊頸時脖子要以斜上方被吊起,使頭部與脖子形成的角度堵死了頸椎動脈,那麼腦部的供血便會停止,知覺亦會一剎那失去,繼而無痛吊死。
想要更轟動的嗎?日本有人用鋼絲圈套在頸上,然後一躍進河,結果不用想也知他立刻身首異處,登時為當地寫上一篇新的鬼故事;也有人把車子鋼索栓在樹上,另一端捆成圈套在頸上,然後猛踩油門,結果又是另一宗身首異處的自殺案。
或者閱畢全文,令你真的想自殺,但當知道如何之後,知道為何更重要。家庭、財政、工作、感情、學校、甚至社會,其中一項已經足夠令你想死,而且通常情況是幾項一齊來。可是,當你冷靜下來,抽絲剝繭去了解為甚麼的時候,其實不少問題實在不是非死不可。況且,即便朋友和家人不願聆聽,總有社工願意分擔。
曾經有朋友問,是誰決定去死的勇氣是大過去生存的勇氣。這令我反思,的確在某些情況,生存是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氣,例如末期病人選擇安樂死。然而,自殺是一念之差,安樂死是經過冷靜分析、各方專業的考慮和評核,及嘗試幾乎所有的可行辦法後而所作出的決定。
最後,假如今天要自殺,那,為甚麼呢?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