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爸爸得到公事上得到提攜,被指派到大城市返工,於是我哋一家離開海邊古老嘅佐津市,搬到鄰縣首府嘅盛屋市。 喺駛往新地方嘅火車窗外,望見盛開而落、只剩低無數椏枝嘅櫻花樹,感覺就好似我一樣,所有嘢都要重新開始。 「佢係今年由佐津市內中學轉嚟嘅新同學,請各位同佢好好相處。」早會時班主任喺講台上將我介紹俾班上嘅同學,「你就坐嗰邊嘅空位。」 「請各位多多指教。」我向面前嘅所有人稍稍鞠躬後,行到自己座位坐低,準備上堂。 上完第一節課,一部分好奇心重嘅同學開始過嚟問我初中嘅事、點解會轉校、有咩喜好等;當刻,我感到人生新嘅一章應該唔會太差。 可惜,當所有同學都知道我呢個轉校生嘅一切背景,加上呢間學校係大學附屬中學嘅高校,即係幾乎所有同學喺初中時已經熟絡、有自己嘅圈子時,就開始減少對我嘅興趣。 我唔係無試過融入佢哋嘅圈子,只不過喺大城市出世嘅佢哋,鍾意喺商店街吃喝玩樂,而喺舊城市長大嘅我,對做工藝品比較有興趣,結果我只能安靜跟住佢哋,間中陪佢哋笑笑。 過咗一排,佢哋無再約我,而我亦唔係一個喺某方面特別突出嘅學生,所以除咗禮拜上嘅對話,就再無更多嘅交流。 除咗結城老師。 入學後第一個禮拜,學校為咗協助轉校生融入校園,將我分派到佢嘅輔導班下。每逢星期二同星期五放學後非值日嘅日子,都要到輔導室同佢講下學校及生活等呢啲話題。每次結城老師聽完只會點頭,或者喺我話語中深入問一啲問題,作為佢下次輔導嘅方向。 校內嘅霸凌問題因為各人都以升學為目標,所以並唔嚴重;另外從小戶外活動較多嘅我,長得算高大同強壯,再加上輔導老師無形嘅保護,第一學期嘅校園生活平平無奇但亦無任何壞事發生。 ※ 「暑假有咩計劃?」七月下旬,假期前最後一個星期五,結城老師問我。 「我……我未有計劃。」 「我知你對傳統手工藝有興趣,雖然學校未有呢啲社團,但類似嘅都唔少,點解唔參加?」 「我對社團活動無興趣。」 「有無特別鍾意邊門手工藝?」 腦內立刻湧起中三時觀賞過嘅展品,但我無回答佢。 「未有頭緒?」結城老師托起頭講,「雖然盛屋市係一個現代化嘅大都會,但都有一啲舊街老店。我呢度有啲資料,暑假得閒不如去逛逛?」佢將一啲小冊子同打咗圓圈嘅市內地圖放喺書檯上,推到我面前。 我拎起睇睇,的確係我會有興趣去嘅地方,有幾個更加已經吸引咗我眼球,盤算緊幾時同點樣去。 「見到你好似有興趣,作為輔導老師嘅我能夠幫到你,真係鬆一口氣。」喺我集中精神...
又過一年,又到年結鞭屍時間。
今年仲遲過上年,當然有原因(或藉口)。
誠然人生過咗某個關口,每日發生嘅一係差唔多,一係已經見過,實在唔似以前覺得事事新鮮。或者只係自己已經知道做咩都改變唔到大部分身邊嘅大小事,而變得漠不關心。從寫日記,到寫週記,嚟到依家寫年結,可能係人生必經嘅階段。
今年有幾件事比較感觸,喺到分享下。
第一就係關於網友。虛擬世界人來人往,我本應該接受同習慣。不過當見到一位網友忽然停咗更新,總會令我問發生咗咩事。我明白喺網上,我依然唔太鍾意講身邊嘅嘢,想只係聚焦講返一啲興趣上同知識上嘅嘢。我呢條線劃得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唔係咁諗。當呢兩個諗法撞上,就好容易產生反感或誤會。然後,我就諗係咪我嘅關係。當曾經有一兩句嘅網友想伸出友誼之手時,我推搪或甚至撒謊去迴避佢嗰啲關於我現實生活嘅問題。有時我問自己,嗰啲只係無關痛癢嘅問題,但我就係唔太想講。最後,我見到佢有定期更新頭像,至少知道佢安好,算係放心不少。
於是,上述嗰位網友嘅「失蹤」令我喺年中時應邀一班 discord 書台網友嘅聚會。原因就係想試接受一次呢種「熟悉陌生人」嘅好意,亦有感新鮮有時係要自己創造嘅。即使我覺得嗰刻盡力掩飾,但其實我係有少少不安。當然唔係關佢哋事,係我自己嘅一種社交恐懼嘅反應,畢竟日日如常嘅我好耐無試過有新面孔進入我現實生活。嗰晚嘅氣氛其實唔錯,大家講嘅嘢盡量聚焦喺一個個主題上,除咗一啲個人分享或者自爆私事外,好少關於任何人嘅八卦或私人問題。
第二樣有感受嘅係好青年荼毒室鹽叔搞大女室友個肚事件。我自問好鍾意聽鹽叔講嘅哲學知識同話題討論。佢講嘢係有種魅力,亦加深咗我對哲學嘅興趣同思考。當呢件事發生後,嗰種落差令我好混亂。我唔知應該點去選擇對呢個人嘅定位。當然網民好快抽水,唔少室友好快就劃清界線,但我做唔到。感覺有啲似知道自己信咗邪教嘅無知信徒,混亂而迷惘。我問自己應否再相信佢推廣嘅哲學。當刻我睇咗唔少嘅討論,聽咗一啲室友同書友嘅睇法,然後時間緩和自己情緒,慢慢有一個大約嘅諗法同結論。
第三個感受係見到咩叫做玻璃天花。呢樣嘢我其實知道好耐,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事緣呢一年我鍾意咗玩 Splatoon 3。至少一日玩一兩個鐘。依家好多遊戲都有兩個模式或階段。一個係單機對電腦嘅故事模式,一個係網上對其他玩家嘅對戰或擦級模式。我喺第一季由最低嘅C - 升到 A,然後喺下一季升到 S。跟住成年就喺 A+ 同 S 浮沉,一直突破唔到。當我喺網上睇到其他人用同樣武器,可以玩到 S+ 甚至 X,我就見到嗰塊無形嘅天花板。或者我可以藉口話其他人放嘅時間俾我多,但係競技時嘅專注、反應、瞄準同視野,天生之餘,亦隨年紀增長而減少。我只能接受呢個事實,盡可能享受天花下嘅樂趣。
要講今年最大嘅得著,其中一個就係參加咗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德尼思化喺我活躍於 Medium 嗰時已經有追開。之後退出咗 Medium 後,隔咗一段時間就入咗佢哋嘅 Discord。時間許可嘅話就聽下思友搞嘅讀書會,一齊喺嗰度睇下電影然後傾下套戲。佢哋每個月月尾都搞創作會,除咗第一次我喺創作會後先交作品(仲要係舊作)外,之後九次都有貨出到,覺得幾神奇。咁係因為我本身對投稿嘅件事幾反感。投稿就好似脫星除晒衫褲被人評頭品足,縱然自己有信心,但人同文一樣,無完美同時亦無辦法滿足所有人,總會有人因為唔合喜好而評論到體無完膚,尤其係我有時寫嘅嘢比較另類。不過,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宗旨係鼓勵思友分享,摒除咗比較呢樣嘢,所有作品只要貼題,不論內容、手法或形式,都會用欣賞同改進嘅目光去討論。喺創作會我亦見到唔少有才嘅思友,順住該月主題改編日文歌,當中用字有精練而華麗,亦有簡單而幽默,令我大開眼界而得著甚多。
另一個得著就係 Discord 書友們,令我睇返書。書台本來只係荼毒室嘅一個分支主題,因某啲事個主題靜咗後,其中一位就另外開咗一個 Discord 伺服器繼續講。我有幸地被邀請參加。書台人數雖少,講嘢亦唔算多,而且本來開台嗰幾個已經無咁點上去,但係依然喺書台活躍嘅幾位書友,除咗呻下自己嘅生活外,亦會不時分享下自己睇咗咩書,講下自己嘅讀後感,同點樣理解本書想表達嘅嘢。睇佢哋嘅討論同角度,令我獲益良多,亦俾咗唔少日後寫嘢嘅靈感。其次,佢哋令我再次睇返書,雖然都係重睇舊書,但始終係一個開始。有時睇嚟可能係一個比賽咁,但我覺得係想同書友至少有話題,保持一種友誼關係。
寫到呢度,先發覺比之前幾年篇幅長,睇嚟23年應算為最有得著嘅一年,希望24年同樣有唔少得益,睇多啲書、聽多啲歌、多啲思考、寫多啲故,甚至將長篇埋尾。
共勉之。
今年仲遲過上年,當然有原因(或藉口)。
誠然人生過咗某個關口,每日發生嘅一係差唔多,一係已經見過,實在唔似以前覺得事事新鮮。或者只係自己已經知道做咩都改變唔到大部分身邊嘅大小事,而變得漠不關心。從寫日記,到寫週記,嚟到依家寫年結,可能係人生必經嘅階段。
今年有幾件事比較感觸,喺到分享下。
第一就係關於網友。虛擬世界人來人往,我本應該接受同習慣。不過當見到一位網友忽然停咗更新,總會令我問發生咗咩事。我明白喺網上,我依然唔太鍾意講身邊嘅嘢,想只係聚焦講返一啲興趣上同知識上嘅嘢。我呢條線劃得算清楚,但我知道有人唔係咁諗。當呢兩個諗法撞上,就好容易產生反感或誤會。然後,我就諗係咪我嘅關係。當曾經有一兩句嘅網友想伸出友誼之手時,我推搪或甚至撒謊去迴避佢嗰啲關於我現實生活嘅問題。有時我問自己,嗰啲只係無關痛癢嘅問題,但我就係唔太想講。最後,我見到佢有定期更新頭像,至少知道佢安好,算係放心不少。
於是,上述嗰位網友嘅「失蹤」令我喺年中時應邀一班 discord 書台網友嘅聚會。原因就係想試接受一次呢種「熟悉陌生人」嘅好意,亦有感新鮮有時係要自己創造嘅。即使我覺得嗰刻盡力掩飾,但其實我係有少少不安。當然唔係關佢哋事,係我自己嘅一種社交恐懼嘅反應,畢竟日日如常嘅我好耐無試過有新面孔進入我現實生活。嗰晚嘅氣氛其實唔錯,大家講嘅嘢盡量聚焦喺一個個主題上,除咗一啲個人分享或者自爆私事外,好少關於任何人嘅八卦或私人問題。
第二樣有感受嘅係好青年荼毒室鹽叔搞大女室友個肚事件。我自問好鍾意聽鹽叔講嘅哲學知識同話題討論。佢講嘢係有種魅力,亦加深咗我對哲學嘅興趣同思考。當呢件事發生後,嗰種落差令我好混亂。我唔知應該點去選擇對呢個人嘅定位。當然網民好快抽水,唔少室友好快就劃清界線,但我做唔到。感覺有啲似知道自己信咗邪教嘅無知信徒,混亂而迷惘。我問自己應否再相信佢推廣嘅哲學。當刻我睇咗唔少嘅討論,聽咗一啲室友同書友嘅睇法,然後時間緩和自己情緒,慢慢有一個大約嘅諗法同結論。
第三個感受係見到咩叫做玻璃天花。呢樣嘢我其實知道好耐,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事緣呢一年我鍾意咗玩 Splatoon 3。至少一日玩一兩個鐘。依家好多遊戲都有兩個模式或階段。一個係單機對電腦嘅故事模式,一個係網上對其他玩家嘅對戰或擦級模式。我喺第一季由最低嘅C - 升到 A,然後喺下一季升到 S。跟住成年就喺 A+ 同 S 浮沉,一直突破唔到。當我喺網上睇到其他人用同樣武器,可以玩到 S+ 甚至 X,我就見到嗰塊無形嘅天花板。或者我可以藉口話其他人放嘅時間俾我多,但係競技時嘅專注、反應、瞄準同視野,天生之餘,亦隨年紀增長而減少。我只能接受呢個事實,盡可能享受天花下嘅樂趣。
要講今年最大嘅得著,其中一個就係參加咗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德尼思化喺我活躍於 Medium 嗰時已經有追開。之後退出咗 Medium 後,隔咗一段時間就入咗佢哋嘅 Discord。時間許可嘅話就聽下思友搞嘅讀書會,一齊喺嗰度睇下電影然後傾下套戲。佢哋每個月月尾都搞創作會,除咗第一次我喺創作會後先交作品(仲要係舊作)外,之後九次都有貨出到,覺得幾神奇。咁係因為我本身對投稿嘅件事幾反感。投稿就好似脫星除晒衫褲被人評頭品足,縱然自己有信心,但人同文一樣,無完美同時亦無辦法滿足所有人,總會有人因為唔合喜好而評論到體無完膚,尤其係我有時寫嘅嘢比較另類。不過,德尼思化嘅創作會宗旨係鼓勵思友分享,摒除咗比較呢樣嘢,所有作品只要貼題,不論內容、手法或形式,都會用欣賞同改進嘅目光去討論。喺創作會我亦見到唔少有才嘅思友,順住該月主題改編日文歌,當中用字有精練而華麗,亦有簡單而幽默,令我大開眼界而得著甚多。
另一個得著就係 Discord 書友們,令我睇返書。書台本來只係荼毒室嘅一個分支主題,因某啲事個主題靜咗後,其中一位就另外開咗一個 Discord 伺服器繼續講。我有幸地被邀請參加。書台人數雖少,講嘢亦唔算多,而且本來開台嗰幾個已經無咁點上去,但係依然喺書台活躍嘅幾位書友,除咗呻下自己嘅生活外,亦會不時分享下自己睇咗咩書,講下自己嘅讀後感,同點樣理解本書想表達嘅嘢。睇佢哋嘅討論同角度,令我獲益良多,亦俾咗唔少日後寫嘢嘅靈感。其次,佢哋令我再次睇返書,雖然都係重睇舊書,但始終係一個開始。有時睇嚟可能係一個比賽咁,但我覺得係想同書友至少有話題,保持一種友誼關係。
寫到呢度,先發覺比之前幾年篇幅長,睇嚟23年應算為最有得著嘅一年,希望24年同樣有唔少得益,睇多啲書、聽多啲歌、多啲思考、寫多啲故,甚至將長篇埋尾。
共勉之。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