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爸爸得到公事上得到提攜,被指派到大城市返工,於是我哋一家離開海邊古老嘅佐津市,搬到鄰縣首府嘅盛屋市。 喺駛往新地方嘅火車窗外,望見盛開而落、只剩低無數椏枝嘅櫻花樹,感覺就好似我一樣,所有嘢都要重新開始。 「佢係今年由佐津市內中學轉嚟嘅新同學,請各位同佢好好相處。」早會時班主任喺講台上將我介紹俾班上嘅同學,「你就坐嗰邊嘅空位。」 「請各位多多指教。」我向面前嘅所有人稍稍鞠躬後,行到自己座位坐低,準備上堂。 上完第一節課,一部分好奇心重嘅同學開始過嚟問我初中嘅事、點解會轉校、有咩喜好等;當刻,我感到人生新嘅一章應該唔會太差。 可惜,當所有同學都知道我呢個轉校生嘅一切背景,加上呢間學校係大學附屬中學嘅高校,即係幾乎所有同學喺初中時已經熟絡、有自己嘅圈子時,就開始減少對我嘅興趣。 我唔係無試過融入佢哋嘅圈子,只不過喺大城市出世嘅佢哋,鍾意喺商店街吃喝玩樂,而喺舊城市長大嘅我,對做工藝品比較有興趣,結果我只能安靜跟住佢哋,間中陪佢哋笑笑。 過咗一排,佢哋無再約我,而我亦唔係一個喺某方面特別突出嘅學生,所以除咗禮拜上嘅對話,就再無更多嘅交流。 除咗結城老師。 入學後第一個禮拜,學校為咗協助轉校生融入校園,將我分派到佢嘅輔導班下。每逢星期二同星期五放學後非值日嘅日子,都要到輔導室同佢講下學校及生活等呢啲話題。每次結城老師聽完只會點頭,或者喺我話語中深入問一啲問題,作為佢下次輔導嘅方向。 校內嘅霸凌問題因為各人都以升學為目標,所以並唔嚴重;另外從小戶外活動較多嘅我,長得算高大同強壯,再加上輔導老師無形嘅保護,第一學期嘅校園生活平平無奇但亦無任何壞事發生。 ※ 「暑假有咩計劃?」七月下旬,假期前最後一個星期五,結城老師問我。 「我……我未有計劃。」 「我知你對傳統手工藝有興趣,雖然學校未有呢啲社團,但類似嘅都唔少,點解唔參加?」 「我對社團活動無興趣。」 「有無特別鍾意邊門手工藝?」 腦內立刻湧起中三時觀賞過嘅展品,但我無回答佢。 「未有頭緒?」結城老師托起頭講,「雖然盛屋市係一個現代化嘅大都會,但都有一啲舊街老店。我呢度有啲資料,暑假得閒不如去逛逛?」佢將一啲小冊子同打咗圓圈嘅市內地圖放喺書檯上,推到我面前。 我拎起睇睇,的確係我會有興趣去嘅地方,有幾個更加已經吸引咗我眼球,盤算緊幾時同點樣去。 「見到你好似有興趣,作為輔導老師嘅我能夠幫到你,真係鬆一口氣。」喺我集中精神...
立夏夕陽漸沒,西湖橋上二人卻依然酣戰。
已是三個時辰、幾百餘招,雙方還未找到對方虛位以定勝負。
此刻,申颯的凜風掌又至。
雖然蕭律已見過此招無數次,但凜風掌變化多端;每每以為得手,原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好幾次差點被乘虛而入。
不能急攻,要穩守突擊,是他的想法,也是他五岩掌的戰法。
左臉刮風來,踏後欠身躲;右邊風又至,臂來拆且擋。
蕭律憑藉自豪的下盤功夫,於狂風之下屹立不倒。
可是,十餘招已過,未見攻勢減弱;要知凜風掌動作快、步法多,所耗體力也相對多,使蕭律不得不佩服申颯的持久力。
就在此時,蕭律左腳後跟踏空,眼梢一看原來是橋面破洞。身子不穩的他立刻調整,卻見凜風迎面而來。情急之下,也顧不得兩敗俱傷,雙掌運起內力往前推去。
四掌拍合一瞬之前,申颯竟收起雙掌,往後躍身;蕭律雙掌打空,踉蹌向前,差點兒跌倒地上。
「是蕭某輸了,天下第一掌之名非申兄莫屬。」蕭律站好後抱拳道。
「不,是申某不敢接蕭兄的掌。」
「申兄過謙了。」
「既然如此,不如冬至殘雪斷橋之時,此地再戰一次。」
不等蕭律回應,申颯已拂袖而去,只留下一句迴響。
「那時或許我已成風了。」
※
那句話,一直繫於蕭律心頭。
他雖然猜不透箇中含義,但只要理解為凜風掌將更上一層樓,已夠他大為緊張。
翌日,他決定走十五天路,來到泰山山前。
他要攀過十八盤,登山頂。
恰似盤古開天,十八盤崖壁如削,山路崎嶇不定,正是蕭律鍛練步法的好地方。
他不容許自己再因地勢而犯錯。
來來回回,十八盤每一山石被他踏過,每條崖路被他走過,蕭律感到自己對未知的地形可以應付自如。
他登上泰山山頂,俯視而小天下;然而風一吹來,仰天而骨自寒。
於是冬天一來,他便回到西湖橋上,在橋面不停踱步,並以登泰山時習得的步法,從橋的一邊盤步到另一邊。
這年冬至,沒有下雪。
※
第二年,他到了衡山,登上祝融峰。
這裡沒有泰山的高聳入雲,卻有如流水的連綿山脈。
蕭律未曾想過,峰巖可如百川,天地能如此平衡。
當下把五岩掌招式全數耍了一遍,才知自己掌法有若河中淤泥,流暢不足。
他決定摒棄一切,眼望七十二峰,配合十八盤步法,隨山勢出掌、收掌、使勁、運氣,把掌法的托、劈、擋、拆、纏、黏昇華。
春去夏來,雨過旱至;茂綠成黃,盛綻而枯。
山勢盡入掌法,蕭律終於停下來。
他想知自己到了甚麼境界,便北上嵩嶽——少林之地。
道明來意後,方丈請出三大武僧,讓蕭律逐一挑戰。
武僧各自精通羅漢拳、合盤掌及鐵帚腿,加上少林易筋內功,可說是內外皆精。
可是,蕭律七十二掌還未使完,已連敗三人。
「少林拳掌腿剛勁有餘,靈巧不如凜風掌,非我所求之對手也。」
寒意近,蕭律遂回西湖,於橋上把七十二掌練了千遍。
這年冬至,下雪了,惜橋沒斷。
※
第三年,他要找能媲美凜風掌的對手。
自南到北,蕭律走過、遇見,只要是非器用的門派,一一求戰。
南拳、洪拳、太極拳、掃堂腿、鐵砂掌……
數不清的拳掌腿法,無不敗在蕭律七十二掌下。
只是,他仍未找到想要的人。
正值華山論劍之時,蕭律決定無邀赴會。
受邀高手見蕭律狂妄,無不上前阻攔,卻被他全數擊退;其餘眾人見此,也不敢上前挑戰。
除了少林方丈。
「去年嵩山,施主連敗三武僧;今年華山,可否讓貧僧一試?」
「可。」
只見方丈躍身向前,運氣一指,剛勁之力令蕭律也不敢擋拆,唯有側身而避。誰知他忽然變招,一指三十二相,迫得蕭律正面接招。
不遜於凜風掌的多變,蕭律知道自己找到了。
他立刻憶起當年對決,並以七十二掌應對。
少林一指功在於內力凝於指尖,蕭律固然不會硬碰,並以手纏臂,使方丈沒有足夠時間運勁進擊。
指法三十二相,掌法七十二路,一時間難分高下。
旁人看得心驚肉跳,適才眾敗者亦感輸得心服口服,只有一人懷恨在心,偷偷從袖中取出鐵菩提,往蕭律腳腱射去。
蕭律登時稍失平衡,接應不了快指,頓生空隙;方丈不知對手被偷襲,即見機促勁,直擊他的左肩。
這一指,如神通,如涅槃。
然而,蕭律順着自己失衡,身子跌向右邊,這一指竟剛好在他左腋下如彗星掠過。
意料不到的方丈立刻左手運氣欲進;此時蕭律右手撐地,穩住身子,十八盤步法靈犀般化成腿法,掃向方丈下盤之餘,亦取得空位彈起身體。
方丈巧妙跳過蕭律的腿而不失距離,左指直取他左胸中府之穴。
可惜,這一指剛勁不足;蕭律右掌挑撥、左掌推進,方丈鼻尖已涼。
「蕭施主武功蓋世,天下第一非你莫屬。」方丈後退數步合十道。
不……
若對手是申颯,自己左掌必不能中……
不……
若是他的話,在自己掃腿後,他雙掌已迎面而來……
不……
若是他的話,自己失去平衡時,已被凜風掌擊中……
蕭律沒回一句話,沒理眾人心中困惑,縱身下山去。
迷茫間走了很多路,不知不覺來到一座寺前。
此寺沿山腰而建,遠看像浮於崖邊,使蕭律不得不驚嘆,決定入寺一看。
「此乃恆山懸空寺,只靠廿七根木樑支撐,故以『奇、懸、巧』聞名。」門口僧人介紹道。
奇、懸、巧,就如凜風掌……
蕭律心念到此,立刻求僧人許他留宿;僧人被他突如其來的請求嚇得不知如何是好,久久才請住持定斷。
自這天,蕭律跟隨寺僧的課程,把身心懸空,盤坐於寺內玄空閣,眺望恆山打坐冥想。
他沒有動過一手一腳,卻時刻在腦內交戰。
某日,眼前椏枝結霜,蕭律謝過住持,重回約定之地。
這年冬至,雪下得特別大,殘雪堆積橋面,茫茫中恰似斷橋。
※
此時此情此景,蕭律不自禁地發抖。
不是嚴冬的寒意,不是戰前的緊張,也不是怕輸的心慌。
是對未知的興奮、驚奇和期待而發的抖擻。
愈近橋頭,全身愈是抖震,握緊拳頭也停不住。
終於,他步上橋面。
一出虎度門,自忘我;猶把生死輪,置度外。
他會否來嗎?
蕭律目光注視正前,尋找申颯的蹤影。
他必會來。
因為這是他定的約。
冬風倏地轉了方向,迎面撲來,申颯的臉容也隨風而來。
三年不見,他瘦了;從前充滿活力的眼神,如今飄渺不定。他似是望向蕭律,又似是望向遠方。
究竟他這幾年經歷過甚麼?還是已不把自己放在眼內?
無論如何,蕭律也要一戰;當下擺好架勢,準備接招。
過往的申颯,總是先出手搶先機;今日的他卻是站着。
半個時辰飛逝,二人依舊立如石像,絲毫不動,對決彷彿從未開始。然而,於蕭律心神中,早已過了百餘招,只等他出掌攻來。
鋒霜刮面,凝雪積膊。
究竟他何時出手?還是……
蕭律突然仰天笑了。
他笑自己拘泥於穩守後攻。
他笑自己走遍五嶽,到現在才明白自己的不足。
望向申颯,看見他也笑了;也許他在等,等自己先出手。
蕭律身心登時平靜下來,腦袋也清醒不少。
冬風又轉,這次吹向申颯。
蕭律順風而上,第一次先出招了。
這一掌重如岩、流如水,可是申颯展開步法,輕鬆避開;蕭律也料到不會輕易打中,十八盤步法緊隨他的身影,又推出一掌。
依然沒有打中。
但是蕭律沒有氣餒。
或者,這正正是二人想要的決鬥。
凜冽的風求靜,矗屹的岩欲動。
七十二掌耍盡,全都沒碰到申颯一分,但他也未出一招。
「來!讓我看看你三年後的凜風掌!」蕭律躍身後跳,大喝道。
果然,申颯揚起雙臂,捲起飄雪打出一掌。
不似狂風呼嘯,更像孤風淒瑟;慢而楔裂蝕化,渺若無常無相。
任憑蕭律如盤算對策,正如風總會吹進岩縫,這一掌總能破解自己的招式。
除了正面接招,別無他法,如同三年前一樣;於是蕭律猛然運起內功,拍出石破天驚的一掌。
「礡!」
積雪入湖,橋搖欲斷。
風雪也登時靜了。
朦朧漸散,申颯已不知所縱。
※
惘然的蕭律走下橋。
他最後一掌雖如排山倒海,但申颯的掌依然於亂石中穿梭,打入他心坎中,不由得他輸得心悅誠服。
正當蕭律奇怪申颯何以不見縱影時,剛好與湖邊釣翁對望了一眼。
「適才大俠武功蓋世,看得我連魚兒上釣也不知道。」
「漁翁可會說笑,難道不見蕭某輸得一敗塗地?」
「輸?橋上只你一人,哪有贏輸?」
「蕭某方才與人交手,豈會只得一人?」
「我整天在這兒垂釣,只得你一人上橋,怎會有另外一人呢?」
那剛才的申颯是誰?
是人?是魄? 「還是他真的成風了?」
已是三個時辰、幾百餘招,雙方還未找到對方虛位以定勝負。
此刻,申颯的凜風掌又至。
雖然蕭律已見過此招無數次,但凜風掌變化多端;每每以為得手,原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好幾次差點被乘虛而入。
不能急攻,要穩守突擊,是他的想法,也是他五岩掌的戰法。
左臉刮風來,踏後欠身躲;右邊風又至,臂來拆且擋。
蕭律憑藉自豪的下盤功夫,於狂風之下屹立不倒。
可是,十餘招已過,未見攻勢減弱;要知凜風掌動作快、步法多,所耗體力也相對多,使蕭律不得不佩服申颯的持久力。
就在此時,蕭律左腳後跟踏空,眼梢一看原來是橋面破洞。身子不穩的他立刻調整,卻見凜風迎面而來。情急之下,也顧不得兩敗俱傷,雙掌運起內力往前推去。
四掌拍合一瞬之前,申颯竟收起雙掌,往後躍身;蕭律雙掌打空,踉蹌向前,差點兒跌倒地上。
「是蕭某輸了,天下第一掌之名非申兄莫屬。」蕭律站好後抱拳道。
「不,是申某不敢接蕭兄的掌。」
「申兄過謙了。」
「既然如此,不如冬至殘雪斷橋之時,此地再戰一次。」
不等蕭律回應,申颯已拂袖而去,只留下一句迴響。
「那時或許我已成風了。」
※
那句話,一直繫於蕭律心頭。
他雖然猜不透箇中含義,但只要理解為凜風掌將更上一層樓,已夠他大為緊張。
翌日,他決定走十五天路,來到泰山山前。
他要攀過十八盤,登山頂。
恰似盤古開天,十八盤崖壁如削,山路崎嶇不定,正是蕭律鍛練步法的好地方。
他不容許自己再因地勢而犯錯。
來來回回,十八盤每一山石被他踏過,每條崖路被他走過,蕭律感到自己對未知的地形可以應付自如。
他登上泰山山頂,俯視而小天下;然而風一吹來,仰天而骨自寒。
於是冬天一來,他便回到西湖橋上,在橋面不停踱步,並以登泰山時習得的步法,從橋的一邊盤步到另一邊。
這年冬至,沒有下雪。
※
第二年,他到了衡山,登上祝融峰。
這裡沒有泰山的高聳入雲,卻有如流水的連綿山脈。
蕭律未曾想過,峰巖可如百川,天地能如此平衡。
當下把五岩掌招式全數耍了一遍,才知自己掌法有若河中淤泥,流暢不足。
他決定摒棄一切,眼望七十二峰,配合十八盤步法,隨山勢出掌、收掌、使勁、運氣,把掌法的托、劈、擋、拆、纏、黏昇華。
春去夏來,雨過旱至;茂綠成黃,盛綻而枯。
山勢盡入掌法,蕭律終於停下來。
他想知自己到了甚麼境界,便北上嵩嶽——少林之地。
道明來意後,方丈請出三大武僧,讓蕭律逐一挑戰。
武僧各自精通羅漢拳、合盤掌及鐵帚腿,加上少林易筋內功,可說是內外皆精。
可是,蕭律七十二掌還未使完,已連敗三人。
「少林拳掌腿剛勁有餘,靈巧不如凜風掌,非我所求之對手也。」
寒意近,蕭律遂回西湖,於橋上把七十二掌練了千遍。
這年冬至,下雪了,惜橋沒斷。
※
第三年,他要找能媲美凜風掌的對手。
自南到北,蕭律走過、遇見,只要是非器用的門派,一一求戰。
南拳、洪拳、太極拳、掃堂腿、鐵砂掌……
數不清的拳掌腿法,無不敗在蕭律七十二掌下。
只是,他仍未找到想要的人。
正值華山論劍之時,蕭律決定無邀赴會。
受邀高手見蕭律狂妄,無不上前阻攔,卻被他全數擊退;其餘眾人見此,也不敢上前挑戰。
除了少林方丈。
「去年嵩山,施主連敗三武僧;今年華山,可否讓貧僧一試?」
「可。」
只見方丈躍身向前,運氣一指,剛勁之力令蕭律也不敢擋拆,唯有側身而避。誰知他忽然變招,一指三十二相,迫得蕭律正面接招。
不遜於凜風掌的多變,蕭律知道自己找到了。
他立刻憶起當年對決,並以七十二掌應對。
少林一指功在於內力凝於指尖,蕭律固然不會硬碰,並以手纏臂,使方丈沒有足夠時間運勁進擊。
指法三十二相,掌法七十二路,一時間難分高下。
旁人看得心驚肉跳,適才眾敗者亦感輸得心服口服,只有一人懷恨在心,偷偷從袖中取出鐵菩提,往蕭律腳腱射去。
蕭律登時稍失平衡,接應不了快指,頓生空隙;方丈不知對手被偷襲,即見機促勁,直擊他的左肩。
這一指,如神通,如涅槃。
然而,蕭律順着自己失衡,身子跌向右邊,這一指竟剛好在他左腋下如彗星掠過。
意料不到的方丈立刻左手運氣欲進;此時蕭律右手撐地,穩住身子,十八盤步法靈犀般化成腿法,掃向方丈下盤之餘,亦取得空位彈起身體。
方丈巧妙跳過蕭律的腿而不失距離,左指直取他左胸中府之穴。
可惜,這一指剛勁不足;蕭律右掌挑撥、左掌推進,方丈鼻尖已涼。
「蕭施主武功蓋世,天下第一非你莫屬。」方丈後退數步合十道。
不……
若對手是申颯,自己左掌必不能中……
不……
若是他的話,在自己掃腿後,他雙掌已迎面而來……
不……
若是他的話,自己失去平衡時,已被凜風掌擊中……
蕭律沒回一句話,沒理眾人心中困惑,縱身下山去。
迷茫間走了很多路,不知不覺來到一座寺前。
此寺沿山腰而建,遠看像浮於崖邊,使蕭律不得不驚嘆,決定入寺一看。
「此乃恆山懸空寺,只靠廿七根木樑支撐,故以『奇、懸、巧』聞名。」門口僧人介紹道。
奇、懸、巧,就如凜風掌……
蕭律心念到此,立刻求僧人許他留宿;僧人被他突如其來的請求嚇得不知如何是好,久久才請住持定斷。
自這天,蕭律跟隨寺僧的課程,把身心懸空,盤坐於寺內玄空閣,眺望恆山打坐冥想。
他沒有動過一手一腳,卻時刻在腦內交戰。
某日,眼前椏枝結霜,蕭律謝過住持,重回約定之地。
這年冬至,雪下得特別大,殘雪堆積橋面,茫茫中恰似斷橋。
※
此時此情此景,蕭律不自禁地發抖。
不是嚴冬的寒意,不是戰前的緊張,也不是怕輸的心慌。
是對未知的興奮、驚奇和期待而發的抖擻。
愈近橋頭,全身愈是抖震,握緊拳頭也停不住。
終於,他步上橋面。
一出虎度門,自忘我;猶把生死輪,置度外。
他會否來嗎?
蕭律目光注視正前,尋找申颯的蹤影。
他必會來。
因為這是他定的約。
冬風倏地轉了方向,迎面撲來,申颯的臉容也隨風而來。
三年不見,他瘦了;從前充滿活力的眼神,如今飄渺不定。他似是望向蕭律,又似是望向遠方。
究竟他這幾年經歷過甚麼?還是已不把自己放在眼內?
無論如何,蕭律也要一戰;當下擺好架勢,準備接招。
過往的申颯,總是先出手搶先機;今日的他卻是站着。
半個時辰飛逝,二人依舊立如石像,絲毫不動,對決彷彿從未開始。然而,於蕭律心神中,早已過了百餘招,只等他出掌攻來。
鋒霜刮面,凝雪積膊。
究竟他何時出手?還是……
蕭律突然仰天笑了。
他笑自己拘泥於穩守後攻。
他笑自己走遍五嶽,到現在才明白自己的不足。
望向申颯,看見他也笑了;也許他在等,等自己先出手。
蕭律身心登時平靜下來,腦袋也清醒不少。
冬風又轉,這次吹向申颯。
蕭律順風而上,第一次先出招了。
這一掌重如岩、流如水,可是申颯展開步法,輕鬆避開;蕭律也料到不會輕易打中,十八盤步法緊隨他的身影,又推出一掌。
依然沒有打中。
但是蕭律沒有氣餒。
或者,這正正是二人想要的決鬥。
凜冽的風求靜,矗屹的岩欲動。
七十二掌耍盡,全都沒碰到申颯一分,但他也未出一招。
「來!讓我看看你三年後的凜風掌!」蕭律躍身後跳,大喝道。
果然,申颯揚起雙臂,捲起飄雪打出一掌。
不似狂風呼嘯,更像孤風淒瑟;慢而楔裂蝕化,渺若無常無相。
任憑蕭律如盤算對策,正如風總會吹進岩縫,這一掌總能破解自己的招式。
除了正面接招,別無他法,如同三年前一樣;於是蕭律猛然運起內功,拍出石破天驚的一掌。
「礡!」
積雪入湖,橋搖欲斷。
風雪也登時靜了。
朦朧漸散,申颯已不知所縱。
※
惘然的蕭律走下橋。
他最後一掌雖如排山倒海,但申颯的掌依然於亂石中穿梭,打入他心坎中,不由得他輸得心悅誠服。
正當蕭律奇怪申颯何以不見縱影時,剛好與湖邊釣翁對望了一眼。
「適才大俠武功蓋世,看得我連魚兒上釣也不知道。」
「漁翁可會說笑,難道不見蕭某輸得一敗塗地?」
「輸?橋上只你一人,哪有贏輸?」
「蕭某方才與人交手,豈會只得一人?」
「我整天在這兒垂釣,只得你一人上橋,怎會有另外一人呢?」
那剛才的申颯是誰?
是人?是魄? 「還是他真的成風了?」
留言
發佈留言